首页 资讯 > > 正文

创新与产业“互链” 激活高质量发展“增量”|全球观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3-05-23 11:36:46 分享到:

日前,记者在上海、江苏调研时发现,两地结合自身特点,以创新驱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近,上海浦东新区发布了一批最新科研清单,发布的初衷源于一些重点产业面临的发展需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浦东新区科经委科创科普处处长 魏军娜:企业对相关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很多科研院所的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创新资源没有充分为产业服务。

上海拥有张江科学城、先进大科学设施群等基础研究平台,集聚着一大批高能级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科研力量雄厚。如何激活沉睡的科研资源,跨越从学术到产业的鸿沟?上海成立院士成果转化中心,面向大企业开放大科学设施,在临港、张江等科创承载区建造了一大批嵌入式创新空间。

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 李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策源作用,打造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应用的创新链。

位于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了近百家专业院所,记者调研时看到,不时有企业前来对接项目。从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杨卫忠就在这里找到了一项关键技术的解决办法,更让他期待的是,接下来双方还会联合培养人才,共同发力生物基材料等新领域。

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杨卫忠:创新资源融到一个点上,一个新兴的产品就出现了。找到一个点,等于所有的面都打开了。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谭瑞琮:产业缺什么,我们就给它去布局什么,使得我们的技术不断地进行突破,能够最终形成一些新的产业和新的赛道。

总台央视记者 陈钰洁:如果说上海是通过激活优质的创新资源,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那么与它相邻的江苏苏州则是通过优势产业的发展,积聚各种创新力量,从而完成从产业集群到产业创新集群的跃升。

今年,苏州把“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列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从“产业集群发展”到“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字面上增加的几个字,折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江苏苏州发改委副主任 徐海东:我们制造业是比较强的,但是我们的创新能力还不足,它带来的原生推动力不够,所以我们就是在产业的基础上来加强创新,特别是一些创新资源跟产业要素的有机融合。

面对创新力量不足的短板,苏州正在围绕25个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加快布局以基础研究为基底的创新体系。在苏州高新区的光子产业专班,记者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自多个部门。经发委负责凝练企业共性需求,科创局负责寻找创新源头,多部门联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高效联动的产学研转化机制,吸引了近百家顶尖院所前来落户。

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 孙逸馨:我们今年也是布局了概念验证中心,帮助很多的团队能够把自己的一些概念设计转到产品,甚至是最终再往这个商品去做转化。

今年,还会有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落地苏州。针对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企业创新效率不高等瓶颈,江苏省也启动了基础研究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全方位布局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调研中,我们看到,上海以创新之源驱动产业跃升,江苏以产业之基激活创新活力,两地特点不同,却殊途同归。双链融合,激发内生动力,填补了从学术到产业的空白洼地,新业态乘势而上,科技创新“能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关键词:

x 广告

河北印发出台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0年)

到2030年,全省形成以A类通用机场为主体、B类通用机场为补充,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通用机场体系,全省通用机场达到23个。其中,到2025年全

复原民国旧菜单 一批“消失的名菜”重现羊城

  中新网广州12月5日电 (记者 程景伟)“粤宴中国·消失的名菜”活动4日晚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举行,一批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

青海再度“双清零”:战“疫”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中新网西宁12月5日电 题:青海再度“双清零”:战“疫”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作者 潘雨洁  全面停诊、四下无人;火线冲

世界海拔最高高铁客运站山丹马场站运营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记者 杨艳敏)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2月5日10时29分随着嘉峪关南至西安北D2696次动车组列车

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

  中新网洛阳12月5日电 题: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  记者 肖开霖 李贵刚  千年古都洛阳日前公布《洛阳市建设青年

甘肃万余河长公示牌拥有“电子身份证” 局地启“千里眼”治水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5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今年以来,甘肃全面推动河长公示牌信息化建设,为全省河流换发“电子

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手递手”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抗击新冠肺炎)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手递手”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5日电 (记者 张玮)5日,内蒙古自治区呼

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让群众过上“有身份的生活”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题: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让群众过上“有身份的生活”  作者 郭其钰 张先登  行程10余万公里,为辖区3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海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